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历经12天的激烈角逐后,于9月27日晚在陕西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闭幕,本届全运会以“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赛,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,是历届全运会中规模最大、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,赛事期间,运动员们奋勇拼搏,多项全国纪录乃至世界纪录被刷新,展现了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。
开幕式亮点纷呈 展现文化自信
9月15日晚,安全彩票全运会开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举行,开幕式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,巧妙融合了陕西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,千人鼓舞、秦腔表演、丝绸之路主题舞蹈等节目,向全国观众展现了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,而主火炬的点燃方式更是别出心裁,由奥运冠军苏炳添、张雨霏、秦凯等运动员接力传递,最终由“00后”跳水小将张家齐点燃圣火,象征着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。
竞技赛场精彩纷呈 新星老将交相辉映
本届全运会竞技水平再创新高,多位奥运冠军延续强势表现,而年轻选手的崛起也让观众眼前一亮。
在游泳项目中,奥运冠军汪顺延续东京奥运会的出色状态,包揽男子200米、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,并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,女子游泳方面,17岁小将余依婷在2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,成为新一代“蝶泳女王”。
田径赛场上,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冠军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的选手,而在女子铅球比赛中,巩立姣以20米35的成绩轻松卫冕,展现了她在该项目上的绝对统治力。
举重赛场同样竞争激烈,东京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在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以超世界纪录的总成绩夺冠,展现了“中国力量”的雄厚实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全运会增设了攀岩、滑板、霹雳舞等新兴项目,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关注,在霹雳舞比赛中,16岁的河南选手刘清漪夺得女子组冠军,为中国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发掘了新人才。
群众赛事广泛参与 全民健身深入人心
与往届不同,本届全运会进一步扩大了群众赛事规模,设置了19个大项、185个小项,涵盖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广场舞、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,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登上全运舞台,真正体现了“全民全运”的理念。
在群众乒乓球比赛中,65岁的退休教师李建华带领陕西队夺得团体冠军,成为赛场上的励志典范,他500彩票表示:“全运会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舞台,也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展示自我的机会。”
全运会期间还举办了“全民健身志愿服务”活动,组织奥运冠军、世界冠军走进社区、学校,与市民互动,推广科学健身理念。
科技赋能赛事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全运会在赛事组织上充分运用科技手段,打造“智慧全运”,5G直播、AI裁判、无人机巡查等技术的应用,提升了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,在游泳比赛中,水下摄像系统全程记录运动员动作,为裁判判罚提供了精准依据。
组委会积极响应“碳中和”目标,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、减少一次性用品、推广电子门票等措施,降低赛事碳排放,主体育场西安奥体中心采用光伏发电系统,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万吨,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。
闭幕式简约热烈 下届东道主接棒
9月27日晚,全运会闭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举行,仪式以“筑梦奋进”为主题,通过歌舞、光影秀等形式,回顾了赛事的精彩瞬间,组委会主任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致辞中表示:“本届全运会是一届精彩、圆满的体育盛会,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的新风貌。”
随着会旗交接,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式进入“粤港澳时间”,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从苟仲文手中接过会旗,标志着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,闭幕式上,粤港澳三地艺术家共同呈现了《湾区同心》文艺表演,以岭南文化为底色,展现了开放、包容的湾区魅力。
全运会助推体育强国建设
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检验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,也为群众体育的普及提供了广阔平台,赛事期间,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、观众的文明观赛,共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中国体育的壮丽画卷。
随着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的开启,全运会涌现的新秀将与奥运健儿一道,肩负起为国争光的使命,而“全民健身”理念的深化,也将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,让体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全运会的火炬虽已熄灭,但中国体育追逐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歇。